客服熱線:15690416544??廣告熱線:15690416544??客服QQ:453126881??客服郵箱:453126881@qq.com
冀ICP備17012288號 冀公網安備 13010402001689號 河北益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5690416544?report@eqxun.com
Copyright ? 2017-2023 eqxun.com 版權所有
關于征求《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環評服務保障,我部組織編制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可登錄生態環境部網站http://www.mee.gov.cn/“意見征集”欄目檢索查閱)。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請書面反饋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并注明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電子文檔請同時發送至聯系人郵箱。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3年7月7日。
聯系人: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 胡笑滸 黃茹
電話:(010)65646207,84757016
郵箱:hu.xiaohu@mee.gov.cn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安門大街82號
郵編:100006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3年6月30日
(此件社會公開)
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環評服務 保障,持續釋放改革效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 理增長,現就進一步加強制度銜接聯動、優化環評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加強聯動、提升效能。 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評、 排污許可制度高效聯動,發揮制度合力,構建閉環管理體系,提升源頭預防效能。
(二)優化流程、服務發展。 統籌從宏觀到微觀、從源頭到過 程各項管理要求,優化管理流程,強化環評保障,提升環評效率和質量,服務高質量發展。
(三)綠色引領、守牢底線。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理念, 加強宏觀管控,嚴格生態環境準入, 引領、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守牢生態環保底線。
(四)嚴格監管、注重實效。 加強與生態環境執法和督察聯 動,嚴格監督管理,推動責任落實, 確保制度執行到位、生態環保要求落實到位。
二、加強制度銜接聯動
(五)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作用。 省級生態環境 部門應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數字化管理,建設完善生態 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強化共享共用,開發環境準入研判、選址 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等功能,服務規劃編制和項目招商引資階段科 學決策。鼓勵開發信息平臺的網頁端、移動端,面向企業、公眾和第三方技術機構共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成果。
(六)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優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 產業園 區規劃環評應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簡化與成果中已包 含的法律法規、政策及產業發展等相關規劃的符合性和協調性分析 內容。充分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關于區域、流域、海域重大生態 環境問題識別和制約因素分析、資源與環境承載力分析等內容,加 強對產業園區環境質量現狀和變化趨勢、減排潛力、主要污染物控 制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等的分析論證,進一步明確產業園區生態環 境準入、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跟蹤監測等要求,提出規劃優化調整的對策建議。
(七)銜接排污許可探索推進“兩證合一”。 生產工藝單一、 環境影響較小、建設周期短且按規定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農 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 飲料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 業,制鞋業,印刷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加油、 加氣站,汽車、摩托車等修理與維護業,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業,天 然氣鍋爐等十二類建設項目,在企業自愿的原則下,可探索實施環 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在項目開工建設前,接續辦理環評與排污許可手續。建設過程中發生重大變動的,依法重新辦理環評和排污許可;不屬于重大變動的,無需重新辦理環評,排污前一次性變更排污許可證。
三、進一步深化環評改革
(八)按程序實施聯動改革。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參照我部 《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環環 評〔2020〕65 號),進一步細化開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的產 業園區要求。明確納入試點的產業園區申請、跟蹤評估、退出等程 序規定,形成園區名錄并向社會公開,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開展改革 試點,評估不合格的退出改革試點。 涉重金屬重點行業、涉有毒有 害污染物、涉新污染物的項目不得納入此次改革,不得簡化管理要求。
(九)試點推進一批登記表項目免于辦理備案手續。 納入試點 的產業園區內應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城市道路、城市管網及管 廊、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置、分布式光伏發電等五類建 設項目,可免于環評備案管理。生態環境部將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并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修訂。
(十)推廣一批報告表項目“打捆”審批。 納入試點的產業園 區內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紡織服裝、服飾業,木材加工和木、 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 品制造業,塑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 儀表制造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維修業等九類建設項目,以及 其他集中搬遷入園報告表項目,可開展同類項目環評“打捆”審 批,并明確相應企業的環保責任。納入試點的產業園區內生產設施不變,僅原輔料和產品發生變化的生物藥品制造及其研發中試建設項目,經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部門組織確認污染物排放種類和排放量未超過原環評批復的,無需重新辦理環評。
(十一)簡化一批報告書(表)項目環評內容。 已完成環評的 產業園區規劃和煤炭礦區、港口、航運、水利、水電、軌道交通等 專項規劃包含的建設項目,在規劃期內,項目環評可簡化政策規劃 符合性分析、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論證等內容,可直接引用 規劃環評中符合時效性要求的現狀環境監測數據和生態環境調查內 容。產業園區內建設項目依托的集中供熱、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已 按園區規劃環評要求建設并運行的, 項目環評可簡化相關依托設施 分析內容。充分利用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論證結果,入河排污口設 置審批論證報告內容符合環評導則技術要求的,項目環評可適當簡化相關內容。
(十二)試點優化完善一批項目環評總量指標審核管理。 充分 用好總量指標重點保障政策,建設項目納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 或批準的規劃和政策文件,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完善總量指標 管理清單,統籌調劑總量指標予以支持。區分建設項目輕重緩急, 優先保障環保指標達到先進水平,且在“十四五”期間可以投產或 達產的建設項目。“先立后改”的煤電項目,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 指標可來源于本行業或非電工業行業清潔能源替代、落后產能淘汰 等形成的減排量。地市級行政區域內總量指標不足時,可在省級行 政區內統籌調配。納入試點的產業園區內中小微建設項目,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化學需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單項新 增年排放量小于 0.1 噸,氨氮小于 0.01 噸的,環評審批中,建設單位免于提交主要污染物總量來源說明。
(十三)繼續開展重點領域、 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評試 點。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深入推進將減污降碳協同納入生態環境分區 管控、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和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環評的試點工作,形 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經驗。 立足于完善現有環評體系,推 動形成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管理統籌融合的環評技術方法和管理制 度,銜接現有碳排放管理體系,有效發揮環評制度在減污降碳協同 增效的源頭預防作用。探索在煤炭開采、油氣開采、垃圾填埋和污水處理等行業項目環評中開展甲烷管控研究。
四、牢牢守住生態環保底線
(十四)嚴守環境準入底線。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堅持生態優 先、綠色發展總要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持 依法依規審批,不符合法律法規的項目環評一律不予審批;堅持 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底線,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不 斷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對“兩高一低”項 目,要堅決遏制盲目發展,重點關注環境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設 施、主要污染物區域削減措施有效性,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研究推進新污染物環評工作;對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要重點關注 與承接地環境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相符性;對“公 園”類項目,要防止圈水圈地,重點關注用水用地的環境合理 性,保障流域生態需水;對生態敏感項目,要避免侵占、影響生 態保護紅線,重點關注對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 源保護區等法定保護區域以及各類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分析和對 策措施;對社會關注度高的項目, 要關注輿情,避免“鄰避”事件,確保不發生重大生態環境風險。
(十五)加強生態影響類建設項目環評管理。 對鐵路、公路、 軌道交通、機場項目,應重點關注環境敏感區的生態環保措施、噪 聲振動減緩措施及其落實情況。對水利水電項目,應重點關注生態 流量泄放、過魚、增殖放流、分層取水、棲息地保護、生態修復等 措施及其落實情況。對煤炭開采、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化學 礦采選類項目,應重點關注地下水保護措施及其落實情況,煤炭、 油氣開采類項目還應關注禁采限采、 煤矸石、泥漿及污水處置和綜 合利用、生態修復、甲烷控制及利用、清潔運輸等措施及其落實情 況。對涉尾礦庫項目要強化選址論證,應重點關注防滲、排水(回 水)、揚塵對周邊及下游土壤、水體、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對港 口碼頭項目,應重點關注水生生態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清潔集輸運體系、環境風險防控等措施及其落實情況。加強生物多樣性評價和保護。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嚴格落實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 要求,加強生態本底現狀調 查,明確建設項目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穩定性的影響, 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監測與影響分析,針對珍稀、瀕危、保護 物種和極小種群物種及其棲息地等提出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強化 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對生態敏感目標的監測。鼓勵對生物多樣性評價方法、保護措施開展探索研究,強化保護成效。
(十六)推進事中事后監管。 建立健全環評、排污許可與執法 監管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項目環評批復落實的可操作性,探索涵 蓋污染物排放執行標準、生態環保設施及對策措施、污染物排放量 等內容的重點執法清單。夯實屬地監管責任,市級、縣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將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 及批復文件提出的生態環保設施和措施落實及運行效果納入“雙隨機、 一公開”日常監管執法, 加大環評、“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督檢查力度,加大“未批先 建”“未驗先投”及不落實環評要求等違法行為查處力度。主要污 染物區域削減、棲息地保護、生態調度、環保搬遷等對策措施落實 進度緩慢或不落實的,依法實施約談、通報或限批。區域性、行業 性問題突出的,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要求落實不力導致區域環境質量 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的,按有關要求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鼓勵 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非現場監管,推動水利水電項目及時將監測數據接入有關監管平臺。
五、加強基層能力建設
(十七)加強面向基層的指導幫扶。 鼓勵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深 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排污許可及其他管理 制度銜接聯動機制研究。加強對基層環評管理的針對性培訓,將行 政審批部門統一納入政策指導、業務培訓、環評文件復核、信息化 監管等工作體系。通過日常檢查、 復核等方式加強對環評文件質 量、審批質量的監管。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進環評文件智能復核在 基層環評審批中的應用,推進全國統一建設的信息化系統對地方的 數據共享,為屬地審批、監管提供數據支持,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導作用。
(十八)提升基層技術能力。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充分利用全 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咨詢平臺和技術評估專家庫,發揮技術優勢, 推進遠程幫扶和“在線會診”,指導解決基層和小微企業實際困 難。鼓勵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技術評估能力建設,鼓勵省級評估部門為市縣重大項目環評審批開展技術評估服務,鼓勵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統籌使用全市審批和技術評估力量。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應 對報告書項目和較復雜的報告表項目開展技術評估,并將評估費用 納入財政預算。鼓勵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環評與排污許可技能比武,不斷提升基層管理能力和水平。
本通知有關改革試點有效期自發布之日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組織實施,在通知落實中,及時報送有關工作進展、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我部將加強調度指導。
手機微信掃一掃查看易企詢手機站,每日定時推送資訊信息、文庫信息、招標等海量信息,資訊信息隨時隨地查看,網站數據實時同步!還等什么,趕緊關注我吧!
所屬地區 : 全國
甲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建筑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電力(含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農業、林業,石化、化工、醫藥,輕工、紡織,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公路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石化、化工、醫藥
所屬地區 : 全國
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水利水電
所屬地區 : 全國
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建筑,市政公用工程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機械(含智能制造),石化、化工、醫藥,市政公用工程,水運(含港口河海工程),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輕工、紡織,建筑,農業、林業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電力(含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水利水電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市政公用工程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項資信
服務范圍:PPP咨詢
所屬地區 : 全國
乙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公路
所屬地區 : 全國
甲級專業資信
服務范圍:公路
主營項目:經營范圍包括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咨詢;安全評價咨詢服務;安全生產技術咨詢服務;消防安全技術咨詢服務;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編制;節能評估、環境評估服務;政府采購咨詢服務;政府采購代理服務;工程招標代理服務;建筑工程勞務分包;會務服務;醫療信息咨詢服務;辦公用品、日用百貨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排污許可證申請表(試行)(首次申請)單位名稱:注冊地址:行業類別:牲畜飼養生產經營場所地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企業蓋章:申請日期:年月日—2—一、排污單位基本情況表1排污單位基本信息表單位名稱注冊地址生產經營場所地址郵政編碼(1)行業類別牲畜飼養是否投產(2)□是□否投產日期(3)年月日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經度(4)°′″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緯度(5)°′″組織機構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技術負責人聯系電話所在地是否屬于大氣重點控制區(6)□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總磷控制區(7)□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總氮控制區(7)□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重金屬污染特別排放限值實施區域(8)□是□否是否位于工業園區(9)□是□否所屬工業園區名稱是否有環評審批文件□是□否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文件文號或備案編號(10)是否有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11)□是□否認定或備案文件文號是否需要改正(12)□是□否排污許可證管理類別(13)□簡化□重點是否有主要污染物總量分配計劃文件(14)□是□否總量分配計劃文件文號氮氧化物總量控制指標(t/a)(備注)化學需氧量總量控制指標(t/a)(備
立即閱讀排污許可證申請表(試行)(首次申請)單位名稱:注冊地址行業類別:常用有色金屬冶煉生產經營場所地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企業蓋章:申請日期:年月日—2—一、排污單位基本情況表1排污單位基本信息表單位名稱注冊地址生產經營場所地址郵政編碼(1)行業類別其他常用有色金屬冶煉是否投產(2)□是□否投產日期(3)年月日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經度(4)°′″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緯度(5)°′″組織機構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技術負責人聯系電話所在地是否屬于大氣重點控制區(6)□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總磷控制區(7)□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總氮控制區(7)□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重金屬污染特別排放限值實施區域(8)□是□否是否位于工業園區(9)□是□否所屬工業園區名稱是否有環評審批文件□是□否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文件文號或備案編號(10)是否有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11)□是□否認定或備案文件文號是否需要改正(12)□是□否排污許可證管理類別(13)□簡化□重點是否有主要污染物總量分配計劃文件(14)□是□否總量分配計劃文件文號二氧化硫總量控制指標(t/a)(備注)化學需氧量總量
立即閱讀排污許可證申請表(試行)(首次申請)單位名稱:注冊地址:行業類別:玻璃制造生產經營場所地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企業蓋章:申請日期:年月日—2—一、排污單位基本情況表1排污單位基本信息表單位名稱注冊地址生產經營場所地址郵政編碼(1)行業類別玻璃制造是否投產(2)□是□否投產日期(3)年月日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經度(4)°′″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緯度(5)°′″組織機構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技術負責人聯系電話所在地是否屬于大氣重點控制區(6)□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總磷控制區(7)□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總氮控制區(7)□是□否所在地是否屬于重金屬污染特別排放限值實施區域(8)□是□否是否位于工業園區(9)□是□否所屬工業園區名稱是否有環評審批文件□是□否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文件文號或備案編號(10)是否有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11)□是□否認定或備案文件文號是否需要改正(12)□是□否排污許可證管理類別(13)□簡化□重點是否有主要污染物總量分配計劃文件(14)□是□否總量分配計劃文件文號二氧化硫總量控制指標(t/a)(備注)化學需氧量總量控制指標(t/a)(備
立即閱讀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排污許可管理,規范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排污行為,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稱排污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根據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因素,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分類管理:(一)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或者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較大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二)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都較小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單位范圍、實施步驟和管理類別名錄,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擬訂并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實施。制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單位范圍、實施步驟和管理類別名錄,應當征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等方面的意見。第三條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排污許可的統一監督管理。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排污許可的監督管理。第四條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
立即閱讀
全部評論